自审计署公布骗补名单后,大部分涉事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将责任推至经销商身上。以2157.76万元位居骗补首位的格力电器认为,造成“违规获得中央财政补贴”的主要原因是终端经销商填报数据不规范、不严谨所致。
但有经销商告诉记者,若没有厂商的默许,经销商骗补的空间并不会大。
同时,有家电业内专家认为,由于受限于时间和地域等多种因素,此次审计署公布的数据仅是冰山一角。而国内某知名白电生产企业高管更向本报坦承,骗补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相较起节能惠民工程,企业在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中的骗补行为更为猖獗,六年下来,财政损失很可能高达上百亿元。
多方联动骗补
从2007年开始,针对家电行业,国家先后启动了“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和“节能产品惠民”三大工程,并辅之以数量可观的财政补贴。
据本报了解,目前节能补贴的发放流程一般为,消费者购买了相关节能补贴产品,然后由生产企业先行垫付。之后,国家再根据各个企业上报的销售数量将补贴返还给企业,而在正常情况下,企业一般会根据各个经销商上报的数字进行汇总。
“一家公司有好几万个网点,厂商不可能逐个打电话去核实,这个操作难度实在太大了。”一位白电企业高管称。
按照格力的说法,申报数据信息由格力电器近十万经销商网点填写,在申报系统中网点填报的销售、安装日期、用户资料不严谨,所以出现了差错。
但有经销商对此提出了质疑,“每件产品都有给厂商、经销商和消费者的条形码,每销售一件产品,厂商都能马上有记录。”格兰仕山东经销商吴进(化名)认为,若没有厂商的默许,经销商骗补的空间并不会大。
一位广东的家电经销商告诉本报,目前经销商骗取节能补贴的方法无非就两种,“要不就是复制条形码并贴在不享受节能补贴的产品上去卖,要不就虚构用户信息。”相较之下,前者更容易被发现,因此大部分造假的经销商一般会使用后一种方法。
事实上,此前已有媒体披露,为了骗取家电下乡补贴,厂商在给经销商发货时往往会多开单据,这些多出来的单据只要配上消费者身份证复印件和发票,就可以到当地财政部门领财政补贴。
据了解,在家电骗补最为空前绝后的时期,企业和经销商主要通过虚标价格、冒充中标产品、多报销量等手法进行骗补。就连一些有质量抽检与贴标许可的协会组织也参与其中,厂商每生产一台产品,协会就按数收取一台的费用,而地方政府也往往出于税收等原因相互包庇。
“从厂家到经销商再到消费者,还有政府机构,整个链条非常长,需要的材料也非常多,有一些东西非我们厂家所能控制。”创维彩电事业部总裁刘棠枝无奈地说。
制度设计缺陷
从2010年6月开始,数个中央部委曾多次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对企业“骗补”行为加强监管。但由于政策本身配套不够完善、存在操作漏洞,违规处罚过轻等原因,导致骗补行为屡禁不绝、屡曝不绝。
“从政策的提出、产品招标到后来争论谁先垫付的问题都花了半年多时间,节能补贴实际上是从今年才正式执行。”上述白电企业高管认为,短短半年时间,相关企业已骗补9000多万,足以证明节能补贴的制度设计本身就存在漏洞。
上述广东家电经销商对本报埋怨道,无论是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还是节能补贴,若不进行骗补,经销商根本没享受到多少好处。“录入资料本身就很麻烦,一个人一天只能录入50条,还要额外增加人手填写资料、回收旧货等等,算下来其实没有增加多少利润。”
此外,政策的多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企业和经销商造假。以2010年4月为例,当年国家相关部门曾对补贴标准进行了一些修改,将当年6月1日后的每台高效节能空调补贴金额降低了将近一半。对于企业来讲,一年的产销、成本、补贴基本都在年初核算好,不少厂商基本上都已经出货给经销商,只是还没卖给最终用户。为免亏损,企业和经销商不得不赶在6月1日前把补贴套出来。
而据格力公司表示,在节能惠民政策执行期间,格力累计有459万套已销售节能空调没有获得补贴,“第一次补贴政策结束后,因支持有关部门统筹安排的原因,主动放弃150万套的补贴申请,涉及资金近6亿元”。
6年骗补上百亿
为拉动内需,家电行业自2007年开始进入了长达六年的密集补贴期。2007年先是在个别省市进行家电下乡试点,对彩电、冰箱、手机三大类产品给予销售价格13%的财政资金直补,并于2008年在全国铺开。
2009年国家又实施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并在当年安排了70亿元用于鼓励汽车和家电以旧换新;2012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再次开展对家用电器的补贴工程,从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对空调、平板电视、冰箱、洗衣机、热水器五类符合节能标准的家电产品安排265亿元财政补贴。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截至2012年底,全国(不包括山东、河南、四川、青岛)家电下乡产品销售7991.3万台,实现销售额2145.2亿元。若按照产品售价13%的补贴额度计算,这几年国家对家电下乡的财政补贴高达278.9亿元。
但其中有多少是真正落到消费者手中?
根据国家审计署公布的数据,2011年到2012年,国家共安排了62.82亿元对节能家电产品进行补贴。而审计结果中八家家电企业共骗补9061.84万元,约占国家补贴总额的1.4%。
对此,多位业内专家和企业内部人士都认为,审计署公布的骗补金额仅仅是冰山一角。“这几年国家对家电的补贴投入数以百亿计算。”上述白电生产企业高管直言,若真正排查造假骗补,金额很有可能高达数十亿甚至上百亿,而其中家电下乡期间的骗补情况最为严重。
此前媒体早就报道,在节能补贴造假骗补的重灾区浙江省,该省于2010年7月26日至8月10日完成了第一批大宗用户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已核查到的76146台中,“确认购买”的是14335台,“确认未购买”的为61811台,另外还有73855台因“不配合”、“拒绝调查”、“联系方式为经销商”等原因未能核实,造假比例在五成以上。
而去年8月,湖南衡阳警方破获了一起特大骗取国家家电下乡补贴案,涉及18个省、19种知名电器品牌,2年涉案3个亿。年底,湖北省公安厅又通报,捣毁了一个伪造家电下乡标识卡的犯罪团伙,该团伙共倒卖伪造标识卡22万余张,若按每张标识卡领取300元财政补贴估算,损失高达6600余万元。
补贴后遗症
随着今年5月31日节能补贴政策的到期,家电行业将迎来六年以来首次的政策空白期。不得不承认,扶持政策确实对需求有所拉动,但也在某程度上造成了企业对政策的过分依赖,同时亦扰乱了行业本应进行的优胜劣汰。
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认为,总体而言补贴政策在关键的历史时期确实起到了促进消费、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政策目的和初衷,但亦不可避免地衍生出和遗留下一系列问题。
“第一是打乱了消费节奏,影响了消费的运行规律;第二是有失公平,买电视机的人有补贴,没买的人没补贴,但大家都是纳税人;第三就是由于执行过程中环节过多,涉及的部门过多,所以难免有一些漏洞和问题。”杨东文说。
在政策断奶后,新飞电器旋即宣布停产调整。此外,承载着前些年的政策春风,家电企业纷纷大举扩张规模,导致目前在空调、冰箱、洗衣机等领域均出现了产能过剩和高库存现象。据本报走访合肥多家工厂了解到,目前大部分空调和冰洗工厂的产能利用率仅为50%左右。
据创维公布的截至2013年3月31日年报显示,该集团在报告期末库存同比上升了62.1%至51.09亿元港币,而毛利率则降低了1.6个百分点至19.6%。
对此,杨东文解释称,库存的增加是提前为五一销售旺季及节能补贴末班车准备所致。“去年实行一年的节能补贴政策受益最大的彩电品类是32寸,最高的时候32寸的销售台数超过整个销售台数的50%,而且这个品类竞争最为激烈、毛利率最低,因此整个彩电的平均毛利率有所拉低。”
上述广东家电经销商告诉本报记者,在节能补贴政策结束后,其代理的空调产品马上将出厂价上调了300元,加上5月透支了部分需求,整个6月的空调销售都较为冷淡。
此外,不少企业都对今年下半年家电需求持谨慎态度。广州国美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宝湘预计,今年下半年家电销售较上半年要差一些,总体呈现平稳走势。而美的冰箱事业部总经理王建国则透露,今年美的冰箱增速将在3%-5%左右。
相关报道:
- 德勤率先回应中美审计合作 要求撤销SEC起诉2013-05-30
- 微软必应在搜索结果中加入社交网络信息2013-03-24
- 新一代iPad性能测试结果公布2012-03-14
- 航拍南极冰川大裂缝3D照:即将形成巨型冰山2012-03-02
- Matousec 防泄漏测试结果2012-02-25
本类最新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