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硬件数码 > 数字家电 > 业界 > 正文

苹果电视都“难产”了 长虹可以突围吗?
2013-07-23 09:46  赛迪网  思雨   我要评论()
字号:T|T

一款小小的“超级语音浏览器”,在智能时代,到底能给中国家电行业、能给长虹带来什么?

日前,全球首款超级语音浏览器成功问世,并将“全面刷新并重新定义中国智能电视产业规则”的新闻,迅速引发热议。

不少互联网人士,对于长虹在智能时代的表现普遍采取了“不看好的态度”。认为其“超级语音浏览器”不过是一款带有浓厚“制造企业情结”的互联网产品,根本不了解年轻人的真正需求,显然会遭遇“昙花一现”。

有人“嗤之以鼻”,也有人“褒奖有加”。认为这一产品代表了“拥有60年消费电子产业沉淀”长虹的水平,这将成为长虹在智能时代中国电视机产业再度复兴的“重要信号”,将硬件制造商的实力,与软件开发者的思维,面向消费者需求进行了全面融合后的释放。

不过,面对近年来制造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纷纷落败的案例不在少数,目前尚未出现一家成功从“制造业向互联网”转型的企业案例。对于偏安中国“西南内陆”的长虹来说,又如何能够建立“智能基因”,又如何迎合“互联网时代消费者需求”?

前后围堵十面埋伏

自去年以来,乐视网、小米科技、百度爱奇艺等一大批互联网企业,开始借助“智能”跳板,抽身从互联网内容增值运营商,进军传统电视机行业。更早时候,包括联想、冠捷等PC企业,早已经“不动声色”推出各自的智能电视机产品。

进入智能时代,电视机已经不再是那个长虹所熟知的传统电视机行业,而是一个让互联网、IT等非电视机企业都“跃跃欲试、垂涎三尺”的全新产业。

在中国之外的市场上,谷歌、苹果,甚至包括脸谱、推特等互联网企业,都表露出对进军电视机领域的“野心”。谷歌的机顶盒已经上市销售,而苹果虽然还在摸索从智能手机向智能电视最佳的跨界渠道,但其欲借智能改写电视产业品牌格局的雄心未曾改变。

这一切,均源自于智能时代,基于互联网技术、云计算等推动,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的“三屏合一”。谁都想借助“三屏融合”趋势的引领者,以及这一趋势的整合者。

当然,对于长虹来说,显然不甘心在智能时代,被那些外来的互联网、IT企业们抢夺“智能电视”这块大蛋糕。

面对小米手机仅通过网站销售就创下上市一年700多万台的销量,面对乐视网的乐视超级电视还没有上市,就已经搅得整个电视机产业“不安宁”。同样,还有小米电视、百度爱奇艺等一批即将上市销售的智能电视新军,长虹到底又如何能抢夺这块蛋糕的最大那块?

更不容小视的是,不只是长虹要做智能电视的先军,包括海信、三星、TCL、索尼等一大批中外传统的电视巨头们,也都不是“吃素的”。

用“十面埋伏”来形容当前长虹在智能时代的竞争格局,并不为过。在这种格局之下,长虹到底凭什么突围?又有什么软实力、真功夫来应对这种复杂而多变的商业竞争格局?

连苹果电视都没有成功

在从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在世时,就发布的“智能电视”计划。如今,苹果的智能手机已经推出第5代,而苹果的智能电视连影子都没有。

在一些互联网企业来看,苹果智能电视“难产”背后,一边正是智能电视业态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智能手机、电脑的商业竞争环境。另一边则是在智能电视时代,苹果还只是一件硬件制造商,其虽然拥有强大的软件整合实力,并取得在智能手机上的巨大成功,但其对于智能电视本质的把控,却还没有摸到“门道”。

的确,面对当前乐视超级电视的商业模式和运营体系,与长虹这样的传统制造商形成了较大的差异。前者将电视制造环节完全包围,而是立足于自身对内容的把握,以及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和用户使用习惯的研究,以内容为主导建立了一套名为“内容生态链”体系,不是基于硬件赚钱,而是要通过后期的持续更新内容等增值服务赚钱。

对于长虹的这样过去60年来,一直“依靠硬件持续升级,硬件赚取薄利”的企业来说,互联网是个陌生的领域,而智能时代更是一个“招无定式、术无定形”的全新领域。特别是面对当前硬件的高度同质化现状,富士康这样的国际化代工企业,完全可以承接来自小米、乐视,甚至包括苹果、谷歌这样的企业订单。

如果继续坚持“硬件升级”的单边发展道路,就这种格局来看,长虹、海信、TCL甚至包括三星、索尼这样一大批的传统电视机企业,未来的命运终究逃脱不了沦为“全球化电视机生产工厂”命运。

但是,从传统的硬件制造商,向新兴的内容、增值服务等软件服务商转型,对于长虹这样的传统企业来说,显然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这就属于“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竞争”,显然是不自量力。

这就是尴尬的现实。正如一位彩电老总说所,“在智能时代,让我们去跟互联网企业拼电视内容,肯定不告谱。因为,我们买个版权,都有可能遭遇陷阱。去做一些面向80后、90后,甚至00后的网络营销,更不是我们的善长。所以,我们现阶段只能是立足硬件优势,吸收软件、系统、内容等服务商的长处,进行资源整合”。

从硬件整合软件,变得“软硬兼施”,这又谈何容易啊?过去三年多年,苹果智能电视难产的症结,应该也正是在于此吧。虽然,苹果比一般的传统电视机制造商,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内容商店,但是苹果也把握不准电视机的属性和真正的消费需求。

长虹到底有没有智能金钢钻?

因为一款智能电视浏览器,就让长虹身陷舆论涡流的中心。这说明,长虹的“超级语音浏览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对现有的智能电视市场上,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如果不是这一次的“超级语音浏览器”事件,很多人并不知道,原来长虹面向智能时代的布局,早在2004年赵勇,这位清华大学第一位博士后董事长全面入主长虹之后,就已经拉开。

但是回到智能化市场,对于长虹来说,还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第一,超级语音浏览器是不是抓住智能电视市场主动权的突破口,在整个智能化浪潮中占据几成比重?第二,智能化时代,到底是由硬件制造商,还是互联网内容商,或是软件服务商主导,长虹在这一轮浪潮中又能扮演哪些角色?

当前,围绕智能时代的较量,一个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是“软件决定硬件”,甚至还有更激进的观点就是“硬件已死”。这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硬件制造商”长虹来说,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更加重要的是,在互联网浪潮冲击之下,主流消费人群也在发生“迁移”。从一开始就培养并抢夺80后、90后、00后的互联网企业来说,显然在吊足消费者胃口、贴近消费者服务等方面,更有先天性的地缘优势。

重重阻力之下,长虹的“超级语音浏览器”到底如何具备“智能基因”,到底如何满足一批从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主流消费群?答案需要还没有完全揭开。

不过,有一点需要可以肯定,过去几十年以来国内电视机产业的升级换代,完全是硬件制造商在推动。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电视机不同于电脑、手机,它不是一个人的玩偶,而是一家人甚至一群人的娱乐中心和平台。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互联网企业的乐视,还是硬件制造商的长虹,其最终吸引用户的方式应该是产品本身,以及产品之外的增值服务。

因此,无论是在传统经济时代,还是在智能时代,围绕消费者需求建立可靠的产品,以及围绕产品的一套完善服务体系。作为一家拥有60多年历史的传统企业,长虹见证了几代国人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更把握了对数亿消费需求的掌握能力。

正在步入正轨的智能化时代,也开始释放出“软件+硬件+服务”的多元化扩张势头,并不是简单的软件驱动硬件,也不是硬件与软件共同驱动,而是基于用户需求倒逼下的立体化扩张。这与近年来长虹积极打造的“智能基因”形成了完美的呼应。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苹果电视 长虹

责任编辑:王新宇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参与评论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