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硬件数码 > 电视 > 导购 > 正文

征战大屏市场 TCL的杀手锏不止一个
2019-12-10 16:31   牛华网      我要评论()
字号:T|T

小刀马

除了传统的电视厂商,我们关注到手机厂商也纷纷涉足到大屏市场,包括小米、荣耀等都推出了自己的大屏,抢夺电视市场的发展机会。这也从侧面说明一个问题,电视在抢夺家庭娱乐制高点的过程中并没有落伍,虽然人们已经不再把电视当作唯一的娱乐消遣的工具了,不过电视在家庭娱乐中的位置还是举足轻重的。即使人们不看各种卫视节目,也喜欢用电视进行网络追剧、看网络点播;尤其是当大屏出现之后,对于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的用户来说,自然是一种刚需。

大屏时代,谁会脱颖而出?

曾几何时,29吋的电视已经是非常庞大的,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蓦然发现家庭中的电视尺寸也在悄然提升,而且提升的幅度也越来越大。有人甚至惊呼,大屏时代来了!在大屏的不断发展进化中,我们经历了等离子,液晶,OLED,QLED等等技术的演变。技术的进步对大屏的发展也有不同的贡献和市场占有率渗透率,而最终能够笑傲群雄的自然也是技术更过硬的产品。在这方面,看市场份额的变化,其实也能管中窥豹看出一个端倪。手机厂商参与竞争只是在一个相对价格区间内的博弈,而更多的专业电视厂商带来的技术突围将更加直接,影响力也更大,他们也是大屏时代的真正主力军。

我们关注到各大知名电视厂商,对QLED更加情有独钟,目前QLED电视在三星、TCL这些企业的竞争下也变得更加激烈。在LCD技术达到瓶颈后,不少厂商会开始研发自己的新显示技术。OLED技术发展了好多年,却始终没有在销量和高端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位置。相反QLED量子点技术却被电视厂商们普遍接受和认可,相应的产品以及市场占有率也更高。简单地说,QLED是“Quantum Dots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的缩写,中文翻译过来就是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电视甚至也算是LED电视的一种,不过,其利用了量子点技术提高了关键图像的显示质量,量子点是纳米级大小的球形材料,肉眼无法看到,在电压的作用下会自发光。这种技术可以通过电驱动发光产生图像,而不需要液晶和背光,也是一种新型的屏幕技术。

此外,QLED技术受到电视厂商的追捧也是有缘由的。我们关注,主要有几方面的优势,其一是显示效果突出。由于量子点的材料非常小,小到人眼无法看到,所以通过控制浓度、温度等方式,可以让量子点发出自然界所有的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广色域。QLED发出的光纯度高,对于提升色彩效果非常有益。有一种说法是:QLED的色彩可以媲美世界上任何一种显示技术。其二是产品可以制造得非常超薄。由于材料的特殊性,体积只有2纳米到10纳米的大小,这个厚度远远小于传统的LCD屏幕,甚至比可弯曲的OLED还要薄上那么一点。其三是亮,真的很亮。QLED的显示效果会更加明亮。QLED可以在不失去饱和度的情况下,使得画面上所有的颜色变得更加明亮。其四是价格适中,并不是很贵。据悉,从制造成本来看,QLED屏幕成本不足OLED的一半,而且也非常适合大规模量产。

我们以TCL X10为例,其采用原色量子点纳米级显示技术,实现157%的超高色域,10.7亿级的色彩呈现,色彩的纯净度相比传统电视提升了58.3%,色彩寿命长达60000小时不褪色。X10是行业第一款MINI LED背光的QLED TV。在多分区动态背光内均匀铺满25200颗LED,实现更加精密的光学布局,通过25200颗光学引擎实现精准背光控制,同时可实现1000nits的峰值亮度,让亮场更亮,暗场更黑,实现更高的对比度。而且,相比索尼OLED电视,TCL的QLED电视的画质表现在其之上,而且价格更加亲民,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才是王道。

谁在引领国内QLED的发展潮流?

众所周知,在国内电视市场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一方面是我们的电视厂商本身的技术发展能力就非常强,再加上手机厂商的搅局,让这个市场的需求变得更加多元,进而使厂商之间的竞争也更加多元。而技术的演变,也注定了会给本来有点沉寂的电视市场带来更多的活力。而专业电视厂商表现出来的能力还是可圈可点的。

我们关注到,电视厂商在大屏的研制上也变得越来越“前卫”,随着大尺寸化的稳步推进,大屏成为了无可非议的未来趋势。据中怡康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75吋及以上大屏电视的增长有目共睹。而在这个领域,国内的电视厂商,TCL无疑是其中的楚翘,其在65吋以上超大屏电视的销量同比大幅增长。不久前,TCL召开了以“你好,大‘视’代”为主题的大屏时代品鉴会,推出了共计14款超大屏电视产品矩阵,涵盖4K和8K清晰度、75吋-100吋大小,让消费者大饱眼福。而大屏的需求也被再度引爆。

TCL推出的全球首款双屏量子点电视TCL C10采用了高色域、色彩纯净的量子点技术,首次将QLED以及IMAX结合并全面升级,配备了ONKYO音响、杜比全景声等沉浸式音频技术。在人工智能方面,TCL C10已经率先实现一次唤醒,多轮对话,避免了多次唤醒的繁琐。而且TCL的75吋超大屏的11代产线已经于9月份正式量产,大幅提升了TCL的大尺寸化供应能力。在更加高清的8K市场,TCL也一直处于领先的市场地位并且始终发挥着标杆带动作用。TCL推出了中国首款8K电视品类的消费级产品——TCL 85吋 X9 QLED TV。专业的8K屏体、8K QLED超级芯片、真正的8K传输通道HDMI2.1、以及独家的AI8K图像引擎等技术,使TCL 85吋 X9 QLED TV 拥有目前市场上最完整的一体化全程8K解决方案。

如今TCL已经是全球彩电销量排行榜上的第二位,尤其是在大屏市场,TCL显然更在意大屏的优势。其产品线的覆盖基本是从55英寸开始,来自中国电子商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彩电市场平均尺寸接近50英寸,预计2019年65英寸电视产品渗透率接近12%,成为55英寸后的第二大尺寸。中怡康发布的“大屏趋势报告”的数据显示,75英寸及以上大屏电视在2019年4月销量同比增长113%。可见大屏的市场需求还是很旺盛的,目前市场上包括三星、TCL、索尼等主流电视品牌,共计在售91个70英寸以上型号的电视。

TCL在大屏市场的优势有自己不同于别的厂家的独有特点:其一,TCL在大屏发展上拥有华星光电这一强大“硬核”。TCL投入旗下华星光电近2000亿,是国内唯一建立“液晶面板-背光模组-整机”垂直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的企业,在大尺寸液晶面板上拥有独有的行业话语权和定价权。其二,新品推出更快。TCL今年一次性推出14款75-100英寸超大屏产品,而且价格从4999-99999元,覆盖了大尺寸不同品类和型号。其三,技术优势明晰。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目前TCL已在海外建立了5个研发中心。而且,TCL打造的AI×IoT战略,布局全场景AI开放式架构,将用户需求、IoT设备能力和AI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深度的融合,由单纯硬件产品销售转向全品类全场景智能终端的融合。其四,率先实现了8K的覆盖。TCL是国内第一家量产8K且面对用户销售的国产品牌,拥有行业最完善的一体全程8K显示方案,目前只有TCL是全程8K技术。其五,产能优势明显。众所周知,在电视行业,有屏幕才有话语权,TCL全面掌握研、产、销核心供应链,已然全面领跑超大屏时代,让8K+5G等高新科技不仅仅停留在概念阶段。

未来市场,QLED必将成为发展的主流之一

众所周知,QLED电视的色彩表现惊人。QLED电视的色域甚至可以超过100% NTSC色域,QLED和竞争对手相比并没有烧屏、寿命短、残影等问题。而且,QLED在标准状态下暗场细节、HDR峰值亮度上都非常优秀。我们知道,显示技术的更迭换代是推动智能电视产品升级潮流的主要因素,借助于新材料和新制造工艺的推陈出新,智能电视在显示技术方面正不断达到新高。在这种情况下,智能电视显示技术从功能为主过渡到体验为王也正是行业发展必然轨迹。

目前,全球TV出货量排第一、二名的三星和TCL共同选择站位QLED阵营。也可见这项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占据的市场主导地位。随着超高清显示不断向高端化发展,在大尺寸显示领域,量子点8K能够突破尺寸限制,技术仍是主流。8K时代来临,量子点显示以高清晰度、高动态范围(HDR)和逼真的颜色三个方面为消费者带来终极视觉体验。此外,随着5G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的三大运营商和广电都开启了自己的5G商用,在速度提升的基础上,基于5G应用将更加多元和带来市场的更多迫切需求。5G时代,超高清显示正式进入8K时代,而8K超高清显示技术的发展在超大尺寸上优势更明显,超大尺寸前景自然被看好。选择8K,意味着8K带来的是分辨率提升、画质提升、视角提升,而QLED技术加上8K高分辨技术,带来的是整个显示体验的飞跃。在这两个技术加持下可以为消费者带来高清晰的影像技术,这是未来消费需求升级的一个必然,也是显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如今的市场,65吋+电视已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更大屏幕的产品出现,需要更加清晰的分辨率,而8K无疑就是要满足这种需求。特别是在70吋、75吋以及更往大的尺寸上,8K将会成为大屏时代的必然趋势。此外,据IHS数据显示:2019年预期QLED电视全球销量将达407万台。这也说明在技术驱动下,QLED的市场份额和占有率更高,用户的选择机会也更大,也预示着发展方向将更加直接。大屏驱动了不同的消费需求,谁家的产品更过硬,技术能力更强,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自然也就可以得到用户的更多青睐。

投稿:news@newhua.com

关键词: TCL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参与评论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8 newhua.com 宿迁市牛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