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硬件数码 > 外设配件 > 正文

视觉时代的回响 GPU十年历史追忆完结篇(6)
2013-08-23 08:48  中关村在线    我要评论()
字号:T|T

● 云和山的彼端

喜迎曙光并不是GPU十年时代的结尾,整个业界的下行和复苏乏力是不争的事实,于是我们最后的问题似乎也就变得清晰和紧迫起来了——未来呢?GPU业界的下一个十年是不是还是灰暗的呢?甚至GPU业界还有下一个十年么?

答案看上去有些模棱两可——也是,也不是。GPU业界的未来注定困难重重,但同时却也蕴藏着希望,问题在于这些希望最终能否化为现实,又会在何时化为现实。

GPU业界复苏的第一个必要条件十分明显和迫切,那就是恢复平衡的竞争环境。只有良性且激烈的竞争,才会真正推动GPU技术的进步以及整个业界的持续前进。

视觉时代的回响 GPU十年历史追忆完结篇

博弈中的平衡才是业界复苏和发展的良好开端(图片引自steam)

有些读者也许认为我们所渴望的是一个没有胜负,A/N双方每次较量都势均力敌的竞争环境,其实不然,这样的竞争环境不仅过于理想化而且无异于一潭死水。我们所期望出现的竞争环境,是一个架构设计失误也许无可避免,但竞争双方都能对失误做出及时且正确的反映,并积极对其进行修正的博弈中求平衡竞争格局。DirectX 9.0的辉煌时代显然不是势均力敌和没有胜负所带来的,它的荣光无疑来自ATI以及NVIDIA对自身设计失误的积极检讨和快速修正,DirectX 10以及DirectX 11时代的竞争失衡则很明显源自失败者对问题迟到并且不彻底的修正(这也是RV870的节奏性问题尤为致命并且为我们所诟病的原因)。

无论做任何事情,永不犯错是不现实的要求和奢望,而且错误本身恰恰正是前进的动力。如果基因的复制用不出错,我们的自然界还能像现在这样丰富多彩同时生机盎然么?我们并没有也不能强求一个永不犯错的GPU业界。关键的问题并不是犯错,而是对失误所作出的反应。真正的励精图治,在于勇于承认失误的勇气、从失败中汲取正确的经验教训并及时跟上对失误进行纠正的实际行动。这些要素不仅有助于业界重新散发竞争所独有的“锐气”,各种失败以及对失败的应对措施还能为技术进步带来相当宝贵的经验。没人渴望一个如镜面般死寂的平衡,但GPU业界何时才能重归充满活力的进取状态,我们不得而知……

显示世界的2012终篇 显卡业界深度解析

光线追踪不是绝对的救世主,但它的确是一个吸引人的进步

GPU业界复苏的另一个必要条件在于应用,只有把人们吸引在电脑桌前安静的坐下,需求被满足的过程才能为业界注入必须的资金,所以足以让人“眼前一亮并安静的坐下来体验”的技术进步是必不可少的。游戏画质的继续进步,以及以画面与游戏性更加深入的结合为基础的全新应用,是PC游戏界、GPU业界乃至整个PC DIY界复苏的希望之一。而与我们最为接近的此类进步,就是光线追踪。尽管目前GPU技术进步速度的现状很难让我们做出光线追踪将会马上进入民用市场的预言,但毕竟NVIDIA和微软都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相关的准备工作。当API和硬件同时准备好的那一刻,也许就是转机到来的时候了。

打破图形界限 compute shader深入分析

以compute shader为代表的通用计算图形应用可以为GPU业界带来希望

通用计算是GPU的第三个希望,它不仅为GPU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需求领域,同时也为传统的图形领域带来了全新的进步方向。随着图形操作和数学运算之间界限的日趋模糊,对数学运算及通用运算进行“投资”已经越来越不是一件不核算的事情了。在这样的前提下,GPU的逻辑结构设计将可以变得比过去更加倾向于数学处理能力,同时不用顾忌会因此而挤占“本应属于图形处理”的那部份晶体管,由此产生的数学能力更为强大的GPU架构可以从HPC领域获得更多的资源、可以通过DirectCompute等应用输出更好的图形性能、同时还能搭配灵活多样的数学应用实现诸如更丰富的物理特性之类对游戏性的改善。也许人们对于运算/图形的割裂认知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相信这种现状不会持续太久,运算能力的释放将会为GPU业界的复苏带来更多的机会。

Even after the darkest night,morning always comes……也许前方的黑暗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但我们还有希望,不是么?一个时代落幕了,这也许是最好的时代,这也许是最糟糕的时代,但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为了纪念过去的时代,为了迎接崭新的时代,让我们牢牢抓住每一个希望,默默的祝福为我们带来无数快乐的GPU吧。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GPU 视觉时代

责任编辑:晏井浩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参与评论

本类最热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