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硬件数码 > 数字家电 > 业界 > 正文

互联网企业引领AI+IoT家电换代潮 长虹等家电企业能赢吗
2019-01-23 14:40   中华网      我要评论()
字号:T|T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攀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随之而来的不仅有全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也有产能过剩与市场饱和带来的烦恼,发现行业增长的新亮点新趋势,成为每一个家电企业都极为关注的话题。

市场饱和的增长机会

在最近公布的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中,截至到2017年,像电视、冰箱、空调等大家电的保有量接近饱和,每百户拥有量分别达到122.2台、95.3台、91.7台,几乎没有增量空间,升级换代成为消费的最大动能。

一方面是保有量的增加,一方面则来自消费支出增长的减弱。来自中国银行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持续走低,负债却在持续增加,这与最近几年楼市去库存息息相关,沉重的房贷对消费行为存在挤出效应。

对于家电行业来说,过剩的产能还遭遇市场的饱和,一味追求低价虽然可以短期内提振销量,但终究逃不出低靡的需求,然而像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等品类的高速增长,也反映出家电消费的新趋势。

同时数据表明,2018年全国网上零售额9006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0198亿元,增长25.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8.4%;来自极光大数据的统计显示,双十一购物主要用户群体集中在35岁以下的年轻群体,如何迎合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成为争夺市场增量的必由之路。

AI+IoT全新体验带动产品换代

新一代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不仅会创造新的产品品类,也会加速淘汰旧产品,而不是等到产品寿终正寝,AI+IoT技术的火爆,会让品尝过物联网新鲜体验的年轻人产生足够的升级冲动,将形成一股难以抵挡的消费浪潮。

当传统的体重秤、手表、音箱,乃至是电视、冰箱等家电设备都开始接入互联网,配合更多的传感器一同接入,这些身边的电器设备逐渐组成物联网生态,能让生活显现出更多的便利。

加入物联网的传统设备能带来不同于以往的使用体验,音箱内置的智能语音助手可以回答问题,手表可以用来检测心率,亮度传感器和人体感应装置可以拉开窗帘或是关灯,回家前提前打开风扇和净化器,调节书房里空调的温度等等,就连门锁都能装上一个指纹识别器,搭配摄像头实现更出色的安全性。

而当AI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结合起来,又将产生奇妙的化学作用,作为率先将AI+IoT技术应用于家电的先驱型企业,长虹基于物联网技术研发的一些人工智能电视、空调、冰箱,已经可以利用声纹识别和人脸识别技术,营造出私人定制化的舒适生活空间。

支持声纹识别的长虹人工智能电视,能利用声纹特征辨别用户,为每一位家人提供个性化的节目搜索。除此之外,长虹的最新人工智能电视还可以关闭屏幕变身智能语音音箱,随时充当智能家庭的交互控制中心,完成IoT设备的管控。

在网络电视先行一步的情况下,AI+IoT在电视中的应用显得顺理成章,而长虹在空调和冰箱产品中对AI+IoT应用场景的想象,则更具革命性。长虹率先将全语音交互技术应用在空调和冰箱产品上,具备四麦线性阵列、声纹生物识别、环境噪声自动识别等领先技术,能够实现根据声音识别用户在空调前的方位,自动调整风向;而美菱M鲜生语音智能冰箱拥有全语音交互技术,只要人们说一声指令,实现冰箱自动开关门,在帮助用户解放双手的同时,更解放了时间,同时也享受到智能化、生活化、科技化三位一体的人机交互的未来自由生活体验。

百家争鸣的IoT前路漫漫

在美好的未来愿景前面,智能家居面临的最大难题也许不是能做什么,而是各个品牌在各自强势的产品势力范围内树立壁垒,以手机为中心的小米米家、华为HiLink、苹果HomeKit,以家电为中心的海尔U-Home、美的M-smart等,甚至京东和淘宝也来划出势力范围,不同平台间的智能设备大多不能兼容,这给消费者的选择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IoT平台间的兼容性值得行业深思,但谁也不愿轻易放弃得来不易的品牌护城河,这就需要从战略高度精心规划,为消费者提供最大化的便利。就在长虹60周年发布会上,来自老牌家电厂商的解决之道,就是通过强大的物联兼容协议,实现长虹CHiQ电视与CHiQ冰箱、空调以及小米等智能家居生态链部分设备互联互通互控,为行业的共同良好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

根据调研公司 BI Intelligence 的预测,到了 2020 年,全世界的联网设备量可能会达到 340 亿,而平均每一个人将配有 4 个联网设备,显然对越来越“懒“的年轻人将成为最大的消费群体,像长虹这样能够实现更多AI+IoT应用场景,以兼容开放心态推动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的品牌,将能够在这场升级换代的消费新浪潮中赢得更多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

投稿:news@newhua.com

关键词: 长虹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参与评论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8 newhua.com 宿迁市牛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